丰浩农业网 >> 石榴属

两工程三水平四保障淮安上半年农机化回眸粉条儿菜

2022-07-11

“两工程三水平四保障”:淮安上半年农机化回眸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省农机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调结构、优布局、强主体、提水平”工作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规模生产,注重创新创优,打造区域特色,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6月底,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5%,农机装备总动力达535万千瓦。 一、优化结构布局,实施“两项工程”。 一是实施装备结构提升工程。策应秸秆“双禁”和生态市建设需要,把还田所需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还田机械优先列入补贴计划,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464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286台,同比分别增长114.7%、90%,新增联合收割机1041台,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围绕全程全面机械化,着力推广产前、产后农业机械,新增粮食烘干机械37台,是去年同期18.5倍,新增育秧流水线38条,保有量达212条,有力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综合保障能力。二是实施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着力把合作社建设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双主体”。加强项目扶持,在编制申报19个省级机库和维修点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市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组织实施市级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项目22个。延伸服务链条,积极推动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全市开展全程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达226个,累计作业面积占全市农机作业总面积的55%。推进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租用、入股、托管等方式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新增流转土地超300亩的合作社45个,总数达到198个,累计流转土地25万亩;积极探索“联耕、联种、联管、联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主体,整村整组推进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全市开展“四联”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60余家,作业覆盖面积超过50万亩。至6月底,全市新增农机合作社119家,同比增长50.6%,探索形成的“托管式”、“订单式”、“五统一”等作业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种地难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紧扣重点环节,提升“三个水平”。一是秸秆机械化还田再创新高。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紧紧抓住省级财政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标准政策机遇,组织各县(区)精心编制还田项目,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8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协调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400万元,同比增长14.3%。优化还田项目布局。围绕重点区域,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0个行政村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百村行动”计划,重点打造10-15个、面积不少于5000亩的秸秆还田示范区,新建30个秸秆田间捡拾打捆、固定式打包和固化利用利用点。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建立秸秆机械化还田第三方核查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实施作业所有收割机一律加装和启用秸秆切碎装置,秸秆留茬高度、切碎长度必须控制在15厘米和10厘米以下,还田深度基本满足下茬农作物种植要求,并实行严格的核查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市夏季实现秸秆还田面积306万亩,秸秆还田率达到68%,创历年来最高,所有县区均超额完成了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任务,为全市秸秆“双禁”和生态市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优化结构布局。各县(区)围绕主要道路两侧,抓住秧池田布点、大田面积分布、机具配置等关键环节,每县一张图,实行挂图作战、按图考核,重点发展高速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等关键机具。强化项目支持。会同财政部门调整和完善了《水稻机插秧考核奖补办法》,以项目形式在重点区域着力建设水稻生产机械化巩固提升、规模化集中育秧以及水稻机械化生产新机具试验选型等项目20个。截止6月底,全市累计新增水稻插秧机突破2055标准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0%。三是设施园区机械化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市级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得到市委练书记、市政府赵市长的大力支持,赵市长就项目建设作出专题批示,秦秘书长到盱眙马坝基地现场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农机局和马坝镇政府汇报,并专程赴建溧水考察观摩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装备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农机试验鉴定站试验检测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落实。同时,按照市级以上高效农业园区农机化全覆盖要求,围绕蔬菜种植、高效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三大高效农业主导产业,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加快推进高效特色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上半年新增各类高效特色农机3200多台套,设施园区机械化水平达到60%。

三、立足又好又快,抓好“四项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从目标落实、政策扶持和工作保障等多方面对农机化发展予以强化。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经销商创新金融服务,采取短期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化解“全价购机”带来的农民筹资难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联合规划、国土部门出台机库建设规划用地实施办法,规范合作社场库用地。二是项目保障。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抓中央和省加大“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坚持大小项目齐抓,以项目促进改革,以项目推动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主要农机装备、农机化投入情况和年度农机购置补贴需求调查,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编报座谈会,准确把握中央和省最新政策动向、项目投向重点,有针对性开展项目编制,有效提高有关项目的编报质量。上半年,全市累计争取省以上项目资金1.84亿元,争取市农机化项目投入953万元,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服务保障。抓好“春耕”、“三夏”等重要时节农业生产,组织“农机青年志愿者”下乡服务692人次,检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82万台,建立跨区作业接待站18个、农机加油“绿色通道”70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600人次、检查机具8200台次。依托监理窗口,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监理办证、办卡充值、政策保险、违章缴费等“一站”服务,办理农机政策性保险近2万单、“双优”加油卡5100张、“平安农机通”登记累计10万户。推进农机手培训鉴定,开展5个工种、34期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鉴定,完成奖补鉴定1412人。四是组织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农机部门不断强化目标导向,组织实施一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群众利益的重点项目,在舆论上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推进上争取各级领导支持,为全市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上半年,省委石泰峰副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农机化工作,市领导姚书记、练书记、赵市长也先后视察夏收夏种工作,承办了全省春耕备耕送农机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暨农机3.15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对我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工作予以专题报道,《我市农机化发展全省有位苏北领先》、《实施农机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得到市委练月琴副书记的批示,市“两办”信息均进入全市前20名。同时,我们坚持开门纳谏求诤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组织班子成员参加政行风热线、共话淮安、人大代表问询等活动,公开农机政策、接受群众咨询、解答群众困惑。

铠装热电偶

矿用涂塑管

植物油燃料

上海服务器回收

北京合力叉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