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浩农业网 >> 草树

20多天朋友圈卖了8吨苹果揭水果电商创富密码新型兰

2022-09-23

20多天朋友圈卖了8吨苹果揭水果电商创富密码

天香果园、百果园、亲亲果园……去年以来,江城街头各种名号的连锁水果店如雨后春笋开起来。除了线下的实体店,一些年轻的白领和创业者则以互联网为依托,在微信朋友圈卖起水果。

近几年还有火爆网络的“褚橙”,就连国内的企业界大佬柳传志和潘石屹,也卖起“柳桃”和“潘苹果”。

小小的水果,何以成为线上线下创业者的“香饽饽”?这些水果店各自采用哪种模式来赚钱?春节前和元宵节前后,楚天金报记者探访三镇线下水果市场和线上电商,揭开水果江湖里的创富密码。

朋友圈卖苹果赚5万元

“詹总,你的苹果还有货吗?”

“对不起啊,初十之前全卖完了,下次再进货,第一时间微信你啊。”

这个春节,武昌一家上市公司的文职工作者詹鹏飞火了,他第一次做生意选择了新潮的微信卖苹果,20多天卖出8吨,赚了5万多元。

“脆甜酥”的口感 让他感到惊奇

詹鹏飞,标准的70后,毕业后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了十年,拿着十多万元的年薪。然而,去年他偶然一次到辽宁出差的机会,促成了首次“触电”经商的经历。

詹鹏飞的一个朋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这家机构培育出了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氨基酸富硒苹果。

去年秋天,詹鹏飞到果树所所在地辽宁出差,恰逢果子成熟。“脆、甜、酥”的口感,让平时不吃苹果的他感到不可思议。朋友说,这些富硒苹果只是作为科研项目小面积种植,产量并不高,上十元一斤,比普通苹果贵不少。往年该研究所小范围供应北京的一些对口机构,如今北京市场搁浅,他们正在拓展销售渠道。

“年前的最后一批货我都要了。”临走前,性格豪爽的詹鹏飞向朋友承诺。他想的是,既然有这么好的资源,而春节正是水果旺销季节,这批货运回武汉卖,销路应该不错。

今年1月中旬,朋友告诉他,这一批货有七八吨之多时,詹鹏飞也着了急。但是爱面子的他,又不好推辞。于是,只有硬着头皮上,他先到武汉的各大果批市场跑了一圈,欣喜的是,确实没有同品种产品。但是,果树研究所给出的价格是普通苹果的一倍,而且产品算得上高端苹果了。

包装成礼盒 走大客户路线

怎么办呢?詹鹏飞和朋友思谋了好些天,终于理清了自己的方向:做礼盒包装,走团体大客户路线。

“为了卖这一车苹果,我几乎把所有的资源都用上了,找朋友找同学。”他苦笑着说,一向不爱在微信圈刷屏的他,也开始天天打广告。

苹果到武汉后,他先租下一间冷库保存,自己设计包装盒,请来工人包装,加一层保鲜膜封存。一盒9个大苹果,9斤左右,定价108元。

2月初,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第一条富硒苹果售卖信息,他把站在果树所前的照片贴上来,自己给苹果代言。先是一些朋友捧场购买,他不慌着收钱,先把苹果送上门免费试吃。在品尝了苹果品质后,朋友们一买就是好几盒,多数是春节送礼。过后,又有人托朋友来买。就这样,微信圈里的朋友带朋友,苹果卖火了。光谷几个公司的老板给员工发福利,一买就是两三百盒。春节放假前几天的销售高峰,他每天接电话接到手机发烫,送货送得自家的私家车满是泥水也没时间洗。

就这样,从春节前到春节后的个把月,3000盒、共8吨大苹果全部售罄。“除去成本和损耗,差不多赚了5万元。”詹鹏飞直言没有想到,第一次做生意就得到这么多回报。

水果电商单月销售额破亿

“在网上买到的车厘子比水果摊上的便宜,也新鲜,还不用跟摊主杀价,省了很多麻烦。”在武昌一家网站工作的小何说,她每月都要花两三百元网购水果,主要是车厘子、火龙果等进口水果。

时下,借道电商购买进口水果不仅成为国人普遍追求健康的新方式,更引领了水果消费的新风尚。车厘子、牛油果、葡萄柚等这些之前比较小众品种,开始成为餐桌上的“新宠”。而中老人的水果消费,还是以苹果、梨、香蕉、砂糖橘等传统水果为主。

而看似不起眼的水果,一嫁接上电商的翅膀,正在扇动一股令人不可思议的消费力量。

2015年伊始,水果生鲜行业爆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仅仅1月份,国内最大的水果生鲜电商天天果园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几乎是这家公司2013年整个上半年的销售额。进入2月,随着新春佳节消费热情的升温,其订单量开始直线上升。从平日的日均2万-3万单攀升至峰值的6万单,相当于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单日订单量的总和。

而这家水果电商平台仅成立6年不到,主打进口水果,诸如美国的新奇士脐橙、新西兰樱桃、泰国芒果等。

在运营电商之前,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在上海做了30年的进口水果生意。经历了国内水果零售方式的所有演变过程:从最开始的街头摊点,然后到水果专门店,接着像麦德龙、家乐福这种大型商超出现,水果开始进入大卖场。

身处水果行业多年,他将这个市场形容为“靠信息不对称赚钱”,但电子商务改变了一切。他开始将进口水果搬到网上卖,品类达20余种,2013年,他的水果电商平台销售超2亿元。

坚守:夫妻街头开水果店十年

直到大年初十,在武昌解放路开水果店的老高夫妻俩,才从老家应城来到武汉,“太忙了,大年三十那天一天走了几十个礼盒。”老高笑呵呵地说。

他家的水果店没有名字,就任性的叫“水果超市”,逢人都笑呵呵的老高夫妻俩就是活招牌。10年前夫妻俩就在解放路开了水果店,一边带着女儿一边做生意。如今,女儿在附近上了高中,他的水果店从一间盘成了两间,生意越做越顺。“开水果店没有啥子窍门,一靠货品新鲜,二靠坚守,三做熟人生意。”快人快语的老高爱人抢着说。“隔壁左右的街坊我都认识,经常也给楼上的几户收快递呢。”

记者发现,老高夫妻俩的记忆力很好。“天天和居民打照面,每个人的口味基本都知道。他一进门,我就知道他想吃什么。”老高说,顾客就跟老朋友似的,根本不会去其他地方买水果。

开一家水果店赚钱吗?老高没有正面回答,但给记者算了笔账。一箱普通的时令水果,销售毛利润率至少有50%,扣除损耗等,净利润率也要超过30%。如果是一些高档的、反季节水果,基本是对半赚。“像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成箱成盒的送礼水果最畅销,走量也快,单价售价大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一天卖出三四千元很正常”。

当记者告诉老高,有人拿着手机微信卖苹果,一个春节卖出8吨苹果时,老高说,那种新玩意学不会,还是守着店子卖水果心里踏实,“其实水果店多数是夫妻开的,一人守店一人进货,赚点辛苦钱”。

火热:实体连锁店年销2000万元

武汉市场上,亲亲果园算得上是比较知名的水果连锁品牌了。创始人胡勇,是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还在上大学时,他便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内摆起了水果摊。

为了能有更好的进货来源,他们后来在江夏承包了五亩地,专门用来种西瓜。也正是这一次尝试,让他们攒下了第一笔创业资金,为后来亲亲果园成立公司打下了基础。

2012年毕业后,他在母校门口开了一家小门店,后来随着规模和资金的扩大,又在其他的地方开了分店。

2013年7月注册了公司,慢慢也做起了品牌,后来就有人想要加盟。到现在,他们团队自己开的分店和加盟店加起来,已经有20家了。“我目前还没有仔细算过去年的营业额,但是2000万还是有的。”胡勇对记者说,2015年春节期间的营业额也没有单独统计过。

他说,亲亲果园的主要优势是货源。通过华农教授们的介绍,胡勇和一些水果基地达成供货协议,并在价格上取得了优势。

跟亲亲果园类似,武汉市场内的其他水果连锁店,如天香果园、良佳果缘等,这些水果店在数量上都超过10家的开店量。同样,一部分水果来源于批发市场,并不占优。但一部分来源于果源地的水果,往往是利润关键所在。

水果为何卖得这么火

店主老高说,这几年生意还不错,“新鲜水果也成了刚需”,很多家庭每个月花一两百元买水果很正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很多人下班后,买几斤砂糖橘、苹果、香蕉带回家,就跟买菜似的。”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观念的重视,代表健康品质生活的水果消费量逐渐增加。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预测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肉类29公斤、水果60公斤。“年消费60公斤水果,相当于月消费5公斤,每周消费1.5公斤不到,现在很多武汉家庭已达到这一标准。”本地“亲亲果园”水果连锁店创始人胡勇说,考虑到城乡消费的差距,城市对水果消费的需求更大。

线上生意真的好做吗

有人欢喜有人愁。当一批大佬和资本竞相进入线上鲜果电商时,本地率先试水线上微店的蔡润贤,却把精力从线上搬到了线下的实体批发档口。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的大学生蔡润贤,从2014年3月就已注册公众号卖泰国山竹等中高档水果。通过加微信促销,不到一个月时间,粉丝从零发展到5000,日营业额达5000元。然而,随着暑期到来,团队成员有的回老家,有的选择退出,出现资金链断裂,微店在去年6月无疾而终。但尝到甜头的蔡润贤,其水果生意却没有停下来。“本来是要做O2O的,没想到还是实体靠得住。”小蔡说。微店停下来后,他与人合伙,在光霞果批市场拿下一个档口,专做水果批发生意。

2015年春节,蔡润贤本来指望靠车厘子大赚一笔的,然而今年的车厘子价格较上年度下降五成还不止,利润空间大大压缩了。好在,从越南拉回来的红心火龙果,弥补了这份亏空。

那么将来,会不会继续做线上电商呢?“说实话,全国性的生鲜水果平台很难做。”蔡润贤说,这需要货源、全流程的冷链配送、遍布各地的冷库,投入太大。

线上对线下冲击有限

这两年,以天天果园为代表的水果电商来势汹汹,大出风头。不过,传统线下水果超市并不担心未来生意被网店抢走。“水果毕竟不是衣服电子产品等耐用品,”亲亲果园创始人胡勇说,一是水果消费随机性强,人们想吃就买。二是线上和线下的水果消费群体不同。考虑到物流配送,网店在选品上,优先考虑适合长途运输的水果品类,例如苹果、橙子、梨、奇异果、樱桃等都是主推品类。市场定位是中产阶层,包括习惯网购的白领一族,以及追求水果品质、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收入家庭。而线下消费更广阔,超市、菜市场、社区、街头,大小水果店随处可见,这一消费基础不是电商所能代替的。

链接

做水果生意并不简单

外行冲动卖水果 两车柑橘赔3000元

30岁的武汉人何智,去年冒失闯入看似好赚钱的水果市场,“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呗”,谁知一个月间倒腾两车柑橘,却亏了3000多元。

他说,去年12月他在果批市场看到福建芦柑,批发价格1.8元/斤以上,而在他爱人老家老宜昌,柑橘收购价在1元左右。他原想,即使加上运费和包装费,单价最多不超过1.4元。这样的话,“按照批发市场老板的说法,10天销售1万斤的话,就可以净赚3000―4000元。”

说干就干,何智夫妻俩觉得做水果批发来钱快,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做生意。他先在汉口的果批市场租赁铺子,单价2.8元订制了2000个3层瓦楞纸箱子。然后拿着筹集的2万元去收购柑橘,精挑细选了400多箱、1万多斤。

谁知,运到武汉卸货后一看,箱子不达标,柑橘都被挤得变了形。一算成本,1元的收货价,0.15元/斤的纸箱费用,0.08元/斤的水果包装费用,0.05元/斤的行费,批发成本1.28元/斤销售。本来预计定价为1.5-1.7元/斤左右,可市场货多,试销卖了1.1元至1.2元/斤。这一车货终于在20多天后全部卖完了,最后一算,发现亏损了1000多元。

不甘心的他,又组织了第二车货,还是10000斤,这次进货价格比上次便宜一毛左右。元旦后,他把柑橘运到武汉才发现,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柑橘多得吓人,价格一降再降。滞销变腐烂,四五十箱的柑橘一箱一箱倒进垃圾堆。最后又亏损了接近2000元。第一次做生意,两车柑橘赔了3000多元。

网上卖得火的进口水果

墨西哥牛油果

美国红地厘蛇果

越南红心火龙果

http://m.mingyihui.net/article_1919180.html"

http://m.mingyihui.net/article_1883355.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894684.html

http://www.mingyihui.net/article_1916044.html

http://m.mingyihui.net/article_1905127.html

友情链接